从传统的“装配工”“搬运工”,到栩栩如生的“仿生机器人”、灵巧的“手术大夫”,机器人正从装配、搬运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更为精细的生活服务、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快速延伸。 第二届航天(厦门)智能制造高峰论坛28日在厦门举行,记者采访相关专家,透析中国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3%。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 然而增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全球机器人产业低迷,市场增速仅有1%。而此前几年的增速一直是两位数。这一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虽然还是世界第一,但总体份额下降了3.7%。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挑战和机遇在哪? 对此,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大学教授孙立宁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从行业挑战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发展有波动是正常的。 “未来1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智慧生活、医疗生活机器人着手,这些都是待开垦的领域。”孙立宁说。 创新:对中低端“魔咒”说“不” 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质的飞跃。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机器人产业布局已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忧。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专家指出,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的份额较低。 对中低端“魔咒”说“不”,成为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要提升高端机器人的份额,发力创新必不可少。 航天(厦门)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新纯表示,当前中国机器人在高端领域竞争力较弱,中国机器人创新,必须优先研发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产品。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中国机器人在创新领域亮点颇多。 比如,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R、HR系列协作机器人实现全面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智能装备的长期垄断格局;秦川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实现批量化生产及销售,产品成功销往近200家国内外机器人生产企业;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未来:智能化成主流趋势 下一步,机器人该何去何从? 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专家给出了答案:智能化将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主流趋势。 孙立宁表示,未来高端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完善和人机协作的精细化,机器人将拥有感知能力。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将得到更大发展,拥有深度感知和深层次的学习思考、分析决策能力。 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嘉宇表示,人有六感,即眼、耳、鼻、舌、身、意,智能化机器人其实也拥有人类六感的延伸,并有望在某些维度超越人类。随着人工智能、人机协作等技术的完善,智能化机器人将从现在的工业厂房走向更为广阔的场景,从而增强、辅助甚至代替人类从事更多的工作。 向中低端“魔咒”说“不”,当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正稳步向智能化迈进。 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乐鱼体育构,而机器人已经从幕后站到了镁光灯下。(完) 乐鱼体育下载app官网(郭超凯)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